螺旋伞齿轮(又称螺旋锥齿轮或弧齿锥齿轮)因其传动平稳、噪音低、承载能力强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汽车差速器、机床主传动、等领域。其制作和安装需兼顾精度、材料和工艺控制,以下是详细的制作、安装及选择方案:
一、制作工艺
1. 材料选择
高精度传动场景(如汽车差速器):
齿轮本体:选用 20CrMnTi 或 20CrMoH 等合金钢,经渗碳淬火处理(表面硬度HRC 58-62,心部硬度HRC 30-45),兼顾表面耐磨性和心部韧性。
轴类零件:采用 40Cr 或 42CrMo,调质处理(硬度HRC 28-32),提高抗疲劳性能。
低负载场景(如轻型机械):
选用 45号钢,调质后表面高频淬火(硬度HRC 45-50),降低成本。
特殊环境(如高温、腐蚀):
使用 不锈钢(如316L) 或 镍基合金(如Inconel 718),通过真空淬火或气相沉积(PVD)提升表面性能。
2. 加工流程
毛坯制备:
锻造:采用 模锻 或 等温锻造,减少内部缺陷,提高材料致密度。
热处理:正火处理(850-900℃保温后空冷)消除锻造应力,改善切削性能。
粗加工:
滚齿:用 螺旋滚刀 切削齿形,预留0.3-0.5mm精加工余量。
铣削:加工齿轮轴孔和键槽,保证同轴度≤0.02mm。
精加工:
磨齿:采用 CNC成型磨齿机,通过砂轮修整技术控制齿形误差≤0.01mm,齿向误差≤0.005mm/齿宽。
珩齿:对软齿面齿轮进行珩磨,降低表面粗糙度(Ra≤0.4μm),提升啮合平稳性。
热处理强化:
渗碳淬火:在930-950℃渗碳后淬火,油冷或气冷,再经 低温回火(180-200℃) 消除内应力。
氮化处理:对不锈钢齿轮进行 气体氮化(520-550℃),形成0.1-0.2mm硬化层,提高耐磨性。
表面处理:
喷丸强化:用钢丸轰击齿面,引入残余压应力(≥500MPa),提升抗疲劳寿命30%-50%。
镀层防护:对腐蚀环境齿轮进行 达克罗涂层 或 镍磷镀,厚度5-10μm。
3. 质量控制
几何精度检测:
使用 三坐标测量仪(CMM) 检测齿距累积误差(Fp≤0.03mm)、齿形误差(ff≤0.015mm)。
通过 齿轮测量 检测接触斑点,要求斑点分布均匀(占齿面60%以上),无边缘接触。
无损检测:
磁粉探伤(MT)检测表面裂纹,超声波探伤(UT)检测内部缺陷(如缩孔、夹杂)。
性能测试:
跑合试验:在专用台架上以额定载荷的50%运行2小时,检查温升(≤40℃)和噪音(≤75dB)。
寿命试验:模拟实际工况加载,测试齿轮疲劳寿命(如汽车差速器齿轮要求≥50万次循环无失效)。
二、安装方案
1. 安装前准备
清洁处理:
用 超声波清洗机 去除齿轮和轴上的油污、铁屑,避免微粒进入啮合区。
配对检查:
检测齿轮与轴的配合公差(如H7/k6),确保过盈量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0.01-0.03mm)。
检查齿轮副的侧隙(通常0.1-0.3mm),通过 铅丝压痕法 或 百分表测量法 验证。
2. 安装工艺
热装法(适用于过盈配合):
将齿轮加热至150-200℃(油浴或感应加热),迅速套入轴上,避免冷却后收缩导致应力集中。
冷压法(适用于中小尺寸齿轮):
使用 液压压装机 缓慢压入,控制压力≤设计允许值(如100MPa),防止齿轮或轴变形。
键连接安装:
选用 平键 或 花键,键槽对称度≤0.03mm,键与槽间隙≤0.05mm,避免传动打滑。
3. 调试与校准
轴向定位:
通过 调整垫片 或 锁紧螺母 控制齿轮轴向游隙(通常0.05-0.1mm),防止轴向窜动。
啮合调整:
旋转齿轮副,检查接触斑点位置:
正确位置:斑点位于齿面中部,略偏向小端(因螺旋角导致)。
调整方法:通过 修磨轴颈 或 调整轴承预紧力 修正接触位置。
噪音测试:
在空载和额定负载下测量噪音(≤80dB),若超标需重新调整啮合间隙或平衡齿轮质量。
三、选择方案
1. 应用场景导向
高转速、高精度场景(如数控机床主轴):
选用 磨齿齿轮,精度等级 6级(GB/T 10095),材料为 20CrMnTi 渗碳淬火,表面硬度HRC 58-62。
重载、低速场景(如矿山机械):
选用 锻造齿轮,材料为 42CrMo 调质处理(硬度HRC 28-32),齿面进行 感应淬火(硬度HRC 50-55)。
腐蚀环境场景(如船舶传动):
选用 不锈钢齿轮(如316L),表面进行 钝化处理,配合 防腐轴承 和密封结构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螺旋角匹配:螺旋角误差≤±5',否则会导致啮合冲击和噪音大。
润滑选择:
高速齿轮(n>3000rpm)选用 合成齿轮油(ISO VG 68-100),低速重载齿轮选用 压锂基脂(NLGI 2号)。
安装温度控制:热装时齿轮温度需均匀(温差≤30℃)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变形。
防错装设计:在齿轮和轴上刻制 配对标记,防止不同批次或方向的齿轮混装。